A股五大险企一季报“喜忧参半”,4家净利润下滑,新业务价值集体回升
A股5家主要上市险企一季报全部出炉,盈利能力普遍承压,新业务价值则集体回升。
受投资拖累等因素影响,今年一季度,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太保、新华保险共实现归母净利润达830.17亿元,同比下降9.2%;仅中国太保微增1.1%,其余4家均下滑,中国人保、新华保险同比下滑超20%。
“公司一季度净利润下滑主要受三个因素影响:首先是一季度的自然灾害同比大幅上升,造成的经济损失较多;其次是随着经济活动持续回暖,客户出行增长,导致一季度车险出险率有所上升;此外,受资本市场影响,公司权益类投资收益同比下降。”中国人保相关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称。
短期净利润向下,寿险新业务价值则全面向上。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这5家上市险企的新业务价值均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其中人保寿险的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超80%。
归母净利润普遍下滑,仅中国太保微增1.1%
在去年同期高基数的基础上,5家上市险企2024年一季度合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07万亿元,同比微增0.96%。尽管保费收入实现正增长,但受负债端增长乏力和投资收益波动,一季度上市险企净利润普遍承压。
今年一季度,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人保、新华保险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367.09亿元、206.44亿元、89.63亿元、49.42亿元,同比分别下降4.3%、9.3%、23.5%、28.6%;仅中国太保一季度净利润保持正增长,实现归母净利润117.59亿元,同比微增1.1%。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人寿提前结束新会计准则过渡方案。从今年1月起,中国人寿调整会计政策,按照新保险合同准则规定追溯调整保险业务相关上年同期对比数据,按照新金融工具准则(IFRS9)规定选择不追溯调整投资业务相关上年同期对比数据。可比口径下(同时追溯IFRS9与IFRS17),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 24.5%,利润承压明显。
保险服务费用、承保财务损益的快速增长是导致中国人寿净利润下降的重要原因。一季度,中国人寿保险服务费用达410.21亿元,同比增长31.65%;承保财务损益也高达472.94亿元,同比增长26.7%。
同时,投资端也有所承压,今年一季度中国人寿实现总投资收益同比增长7.2%,但净投资收益为426.81亿元,同口径同比下降0.1%,简单年化净投资收益率为2.82%。
对此,中国人寿副总裁、首席投资官刘晖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主要是因为公司开年以来业务发展势头较好,新增配置规模大幅增加,在当前市场利率处于相对低位的环境下,新增配置收益率低于存量的收益率,进而影响到整体的净投资收益率水平。
5家上市险企中,新华保险的归母净利润下降幅度最大,达28.6%,主要是受投资小幅下降及保险服务收入影响。一季度,新华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下降11.7%至571.93亿元,投资收益也未能扭亏,实现亏损17.19亿元。
中国人保净利润下滑也超两成,主要是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较多以及投资收益下降等影响。
中国人保相关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称,首先,大规模的自然灾害对公司的业务造成不小的冲击;其次是随着经济活动持续回暖,客户出行增长,导致一季度车险出险率有所上升,而去年一季度正处于新冠疫情防控转段阶段,出险率还未恢复至常态水平。
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人保合并利润表口径实现投资收益24.94亿元,同比下降超过69%。
“受资本市场影响,公司权益类投资收益同比下降。资本市场的不稳定对公司的投资收益产生了影响,进一步影响了公司的净利润。”中国人保相关人士称。
新业务价值全面上升,人保寿险同比增超80%
相比净利润普遍下滑,5大上市险企的人身险板块新业务价值均实现了两位数增长。
具体来看,中国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达成128.9亿元,可比口径下同比增长20.7%;太保寿险新业务价值达成 51.91 亿元,同比增长 30.7%。中国人寿、人保寿险、新华保险虽未披露新业务价值具体达成数据,但可比口径下,三家险企的新业务价值同比分别增长26.3%、81.6%、51%。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人寿2024年一季度新业务价值实现近年来最高增速,其产品和期限结构不断优化,首年期交保费为748.25亿元,同比增长4.7%,其中,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费为人民币251.91亿元,同比增长25.4%。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费占首年期交保费的比重为33.67%,较2023年同期提升5.57个百分点。
中国人寿相关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称,公司积极构建形态多元、期限多元、成本多元的产品体系,持续优化业务结构,并持续推进降本增效和主动压降负债成本等措施,推动新业务价值增长。
新业务价值同样表现亮眼的还有新华保险。该公司一季度业务策略聚焦价值成长、优化业务结构,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571.93 亿元,其中十年期及以上期交保费收入同比增长 83.9%。
东吴证券胡翔团队认为,上市险企新业务价值大幅提升,主要得益于产品和期限结构优化,在低利率和竞品理财低迷的背景下,行业已基本消化2023年7月末预定利率“炒停”的影响,长期期缴业务恢复性增长;2023年7月末预定利率下调,公司综合负债成本稳中有降等因素。
东吴证券分析师葛玉翔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称,上市险企积极降本增效,落实银保渠道“报行合一”并着力于个险渠道探索佣金递延,优化基本法设计,提升费用投入产生效率等也是新业务价值增长的重要原因。
葛玉翔解释,“报行合一”政策下要求险企严格控制费用,提高费用的使用效率、费用的产投比;探索个险渠道佣金递延支付,实现长期可持续性激励;通过优化基本法设计可以使险企更好地掌握销售队伍动态,为制定精准的费用投放策略提供支持,提升费用投入产出效率。
分渠道来看,经过三年多的调整,人身险代理人队伍逐渐企稳,得益于销售队伍结构不断优化,代理人渠道新业务价值明显提升。银保渠道“报行合一”政策下费用管控良好,银保价值贡献高增。
以中国平安为例,截至2024年3月末,个人寿险销售代理人数量为33.3万,虽然较年初下降 4.0%,但平安寿险代理人渠道经营质量优化,队伍产能持续提升,2024年第一季度代理人渠道人均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 56.4%。
中国人寿销售队伍量稳质增,一季度末个险销售人力为62.2万,较年初小幅下降,个险板块月人均首年期交保费同比上升17.7%;2024年一季度,太保寿险代理人渠道新保规模保费同比增长31.3%;新华保险个险渠道实现保费收入 398.21 亿元,其中长期险首年期交保费 50.93 亿元,同比增长 23.0%。
然而,受银保渠道“报行合一”政策影响,部分险企银保渠道保费规模同比下降。如太保寿险一季度银保渠道实现规模保费123.79亿元,其中新保规模保费 87.18 亿元,同比下降 21.8%。新华保险一季度银保渠道渠实现保费收入158.75亿元,同比下降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