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补语言治疗师人才缺口,教育部语信司与上海交大共建国家语言与健康研究中心

发布时间:2024-04-28 18:49 来源:东方网 阅读量:10688   

东方网记者范易成4月28日报道:目前,我国存在着数量庞大的语言障碍患者,语言治疗师的需求量超3000万人,相关专业人才的缺口巨大,社会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关注也相对不足。在此背景下,4月27日,由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共建的国家语言与健康研究中心在沪设立。

语言健康是人民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不仅是人类最重要的信息交流工具,同时也是反映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窗口。在生命的全周期中,人类都可能会发生语言障碍。儿童以发展性语言障碍和自闭症语言障碍为主,青壮年以心理和精神障碍导致的语言障碍为主,老年人以生理机能、认知能力下降或疾病导致的语言障碍为主。

我国目前庞大的语言障碍人群,语言治疗师的需求量超3000万人,但全国目前语言治疗师却不足万人。由于缺乏系统性的培养机制,我国语言治疗师的培养多以自发性的继续教育模式为主,多为短期培训,相关从业人员难以建立专业性和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上海交大外国语学院院长,国家语言与健康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常辉介绍,中心建设主要依托语言学、医学、心理学、人工智能等学科,秉持文理医工交叉的发展路径,采用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的技术手段,构建语言健康的知识理论体系,研发智能型语言健康检测与训练系统,建立语言健康相关标准,促进国民身心健康及相关人才培养。为国家语言文字事业的基础资源建设、服务国家战略和重大工程实施提供科研支撑。

常辉介绍中心建设情况

国家语言与健康研究中心的建设,一方面对标国内外知名同类研究中心,积极借鉴行业前沿研究成果,另一方面,面向国内人民健康的需求,组建跨学科研究团队,使用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的技术手段,开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工作。团队建设方面,中心目前已有来自语言学、医学、心理学、人工智能等学科的近50位专家进行跨学科研究与合作。

在科学研究方面,中心将制定我国老年人语言健康标准,发布我国老年人语言健康报告;建设我国失语症患者的语言水平常模并发布我国失语症患者的语言能力报告;研究双语/双言训练对国民语言和认知障碍的预防和延缓作用;研究探索语言促进国民和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有效途径。

人才培养方面,中心将联合上海交大外国语学院、医学院、心理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等部门探索语言与健康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听力科学》《语言与大脑》《语言与认知》《语言病理学》《神经语言学》《语言研究方法》等相关课程。开展语言与健康实践活动,如《创新实践》《语言研究项目》《专业实习实践》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参与课题研究、设立项目等多种形式吸引校外人员参与中心工作,

社会服务方面,中心将积极响应“健康中国”战略,为国家语言与健康领域政策、规划、标准制定提供研究支撑,撰写相关资政报告;面向社会开展公益性语言、认知健康科普讲座;定期为老年人和儿童开展公益性听力筛查、认知筛查和语言检测服务;将研究成果用于社区、养老机构、医院等。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钱龙财经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