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Y型”无障碍改建坡道背后:上海老工人新村15分钟生活圈升级

发布时间:2024-03-22 05:45 来源:东方网 阅读量:17831   

日前,曹杨芙蓉园小区顺利完成综合修缮,不仅社区环境面貌有了质的提升,一条联通两幢居民楼出入口的“Y”型无障碍坡道,也以别具一格的外观设计让人耳目一新。

这条坡道宽1.6米,“Y”型两端分别从192号楼、193号楼的出入口向同一中心点延伸,交汇后再延伸至地面,出入口另一侧则保留了原有的台阶,居民可根据自身情况择一通行。

一次无障碍坡道改建,可以为社区生活带来什么样的改变?作为曹杨新村“15分钟社区生活圈”2.0版“升圈”行动的一环,打造无障碍出行环境,是建设宜居、宜游、宜养、宜业、宜学“五宜”社区的重要内容。

出行“坎途”变“坦途”

在曹杨新村,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些老旧房屋受“先天条件”不足、建设资源有限等影响,许多现实问题成为了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拦路虎”。

芙蓉园小区192号、193号两幢楼内的住户多为老年群体,因楼栋底部建有地沉式非机动车车库,所以楼栋外部地面与一楼出入口之间存在6格台阶的高度差,在无障碍坡道改建前,使得腿脚不便的老人通行困难。

金杨园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徐剑英坦言:“前后想到了铺平台阶等数十种办法,但都在实际操作中遇到了不符合标准、施工面积有限、存在安全隐患等大大小小的难题。”

专家“组团”来“破题”

当居民区党总支陷入瓶颈时,曹杨新村街道以“集众智”的方式找到了“突破口”。

在街道相关部门的指导与支持下,金杨园居民区请来由同济大学相关专家学者组成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智囊团”,为解决芙蓉园小区192号、193号“出行难”问题提供专业实地勘测和通行方案设计等帮助。

经勘测,专家认为修建无障碍坡道存在可行性,前提是需要将两幢楼的坡道一起规划、一起铺设,并给出了3套改建方案。接着,居民区党总支立即发动块长、楼组长、党员志愿者和居民志愿者在两幢楼内发起改造方案意见建议征询,而这项征询也分别以88.46%、100%的超高同意率获得通过,并一致选定方案2为最终方案。

群众的智慧力量也不容小觑。在改建施工前,居民区党总支连续召开多场“1+3+X”联席会议,邀请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三驾马车”,社区“自治达人”,居民代表等各方主体参加,就施工方案细节优化各抒己见、出谋划策。

期间,有居民提出,原方案将在施工过程中敲掉两幢楼前的非机动车停放区围栏,虽然地面依旧存在停放警示标识,但希望能够尽可能保留部分围栏,为规范非机动车停放提供保障,这项建议最终被采纳。

各方“达人”是“主角”

2023年,《上海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正式施行后,残疾人、老年人以及孕妇、幼儿、伤病人员等人群成为直接受益者。在此之前,作为市人大常委会25个基层立法联系点之一,曹杨新村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积极参与《条例》立法征询,为《条例》的出台贡献了智慧力量。

曹杨新村街道“先行先试”,全面启动曹杨新村“15分钟无障碍出行圈”建设,并向辖区全面招募“无障碍体验官”“无障碍设计师”“无障碍制造家”,发挥“美好曹杨Z造师”自治“达人”们的智慧与潜能。

因无障碍环境建设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街道吸纳了一批党建联盟成员单位,通过开办无障碍专家主题讲座、大学生无障碍设计工坊社区实践等方式,为打造无障碍环境助力。

此外,辖区部分学校还将无障碍理念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教育学生尊重和帮助有无障碍需求的社会成员;服务业为有无障碍需求的社会成员提供无忧服务,设立无障碍服务窗口,提供“无障碍交流服务”;行业协会和检查部门代表做好无障碍环境监督检查工作……

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完善与否,可以折射出一座城区的温度与治理细节。今年,曹杨新村街道将聚焦老年人防跌倒项目,对老年人家庭、残疾人家庭和社区点位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和适老化设施改造,并持续进行“15分钟社区生活圈”2.0版“升圈”行动,进一步增强“品质生活吸引力”。今年首批城市更新项目将陆续启动,包括升级打造居民区议事空间、桂巷网格、市民健身中心、解纷中心、曹杨敬老院等。

为发挥“人人”的智慧,曹杨新村街道今年还将实现人大代表资源与社区治理需求精准对接,通过每月分散、每半年集中下基层的方式,解决更多治理难题;并与更多高校院所保持定期联动,借助高校的专业助力,为社区治理、创新发展带来全新思路,同时吸引年轻学子参与,为社区注入新活力。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钱龙财经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